牙周炎(病名)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牙周炎,也被称为破坏性牙周病,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主要源于牙菌斑中的细菌对牙周组织的破坏。这种破坏会影响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重要的发病机制涉及微生物的影响和宿主对此的反应。高风险人群主要包括35岁以上成人、吸烟者以及患有白血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人群。此外,遗传特性也能增加某些人群对牙周疾病的易感性。牙周炎病发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35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增高。
牙周炎主要症状包括牙龈红肿、易出血、牙周袋形成等,而且可能伴随牙齿松动、移位,甚至牙齿丧失。特别是在病情中、重度时,患者可伴随出现牙周脓肿、根面龋、口臭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牙周炎并非传染病,不会通过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给他人。
牙周炎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和手术治疗,总体治疗目标是控制菌斑,消除炎症,阻止病程发展并防止复发,恢复牙周组织功能。治疗方式具体包括药物治疗、牙周炎手术疗法、牙种植术、牙周疾病的松牙固定疗法、中医治疗等,具体方案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状况进行选择。除了医疗治疗外, 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减轻压力,也常常有助于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
现有研究证实牙周病与系统性疾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我们应当注重口腔健康对全身健康的重要作用,积极预防牙周病的发生。
想要了解更多“牙周炎(病名)”的信息,请点击:牙周炎(病名)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