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梦周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郑梦周(정몽주,1338年1月13日-1392年4月26日),初名梦兰、梦龙,字达可,号圃隐,高丽王朝末期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
郑梦周本贯迎日(今韩国庆尚北道浦项市乌川邑),生于永川(今韩国庆尚北道永川市),至正二十年(1360年)状元及第,在朝中多任宝文阁、成均馆等馆阁机构的词臣和学官,在朝外常入韩方信、李成桂等将领幕下,随其南征北战。洪武五年(1372年)以后六次奉使明朝,三次到达南京,朝拜明太祖,为明丽宗藩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又曾出使过日本,缓解倭寇问题,为高丽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他与李成桂等一起拥立恭让王王瑶,官拜门下赞成事,受封益阳郡忠义君。翌年任守门下侍中(副相),晋封益阳郡忠义伯。他力图挫败李成桂集团的篡国阴谋,终于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被李成桂之子李芳远所遣刺客赵英珪、高吕等杀害于开京善竹桥。死后百日,高丽灭亡,朝鲜开国。李芳远继承朝鲜王位后,为郑梦周平反,追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议政府事、修文殿大提学兼艺文春秋馆事,追封益阳府院君,赐谥号“文忠”,以表彰其节义。
郑梦周的儒学造诣颇深,将从元朝传入高丽的程朱理学发扬光大,被誉为“东方(指朝鲜半岛)理学之祖”。他与同样忠于高丽王朝的牧隐李穑、冶隐吉再并称“丽末三隐”,其思想脉络为朝鲜王朝之士林派所传承,影响极为深远。遗作被辑为《圃隐集》。
(概述图为韩国现代画家张遇圣所绘郑梦周标准影帧 )
想要了解更多“郑梦周”的信息,请点击:郑梦周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