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

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

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历史悠久,其风格的形成可上溯到元代。与长调民歌不同,短调民歌结构短小精悍、句法整齐、节奏明快、情绪欢快活泼、音乐形象鲜明、曲调优美动听,具有强烈的舞蹈性。其旋律多以五声音阶构成,也有一些隐伏“商”音后留下四个音阶以构成旋律的作品,如《协布仁喇嘛》《阴山》等;六声音阶的歌曲也不少,如《森吉德玛》《山头》《西召》等;此外还有七声音阶的歌曲,如《巴音杭盖》等。

2008年6月7日,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105。

想要了解更多“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的信息,请点击: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