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公孙龙(战国名家人物)

公孙龙(战国名家人物)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公孙龙(战国名家人物)

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字子秉,赵国邯郸(今属河北)人。属“名家”。

名家显于战国中后,倡“正名实”,即“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善辩,以语言逻辑与分析见长,故又称“辩者”,西汉时改称“名家”。 公孙龙曾为平原君门客,著《公孙龙子》,西汉时有14篇,北宋时失8篇,余6篇,共一卷。

其《白马非马论》:“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於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可见其重语言的逻辑范畴与分析。与其齐名的另一名家是惠施。

想要了解更多“公孙龙(战国名家人物)”的信息,请点击:公孙龙(战国名家人物)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