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石经(东汉太学石经)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熹平石经》是最早的官刻儒家石经,始刻于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光和六年(183)刻成后立于开阳门外洛阳太学,故又称太学石经。石经为隶书写成,方平正直,中规入矩,故也称“一字石经”。
汉灵帝采纳蔡邕等人之议,校正儒家书籍, 以七经(鲁诗、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刻石,历时八年,共成46石,石皆高3米多,宽1米多。熹平石经轰动当时京师洛阳,甚至全国。石经刻成,立于太学门前,“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辆),填塞街陌”。交通堵塞的热闹场面持续了很长时间 。
熹平石经后因战乱毁坏。自宋代以来偶有残石出土,历代共发掘收集8800余字,共四十六石,残石主要分藏西安碑林博物馆(494字)部分藏于洛阳博物馆(24字)以及北京图书馆。
想要了解更多“熹平石经(东汉太学石经)”的信息,请点击:熹平石经(东汉太学石经)百科